影响酶活测定的因素有哪些?
酶的浓度: 假设一分子的唾液淀粉酶,在底物充足,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条件下,1秒钟能将5mmol的淀粉分子水解,那么该过程中酶促反应的速率为5mmol/s,在该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为5mmol/s。如果将同等制剂中酶分子数增加为10个,则酶的浓度增加10倍,则1秒钟就能将50mmol的淀粉分子水解,此过程中酶促反应的速率为50mmol/s。
底物浓度: 底物在较低浓度范围内,底物浓度越高,底物与酶结合的速率就越快,从而使酶促反应越快。因此在测定酶活的过程中,一般都在底物浓度饱和的情况下进行测定。
温度: 不同的酶最适温度可以不同,多数酶的最适温度在37~40℃,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,酶活性都降低。
离子强度和pH值:在最适pH时,酶的活性最强,高于或低于最适pH,酶的活性都降低,多数酶的最适pH在5~8之间。
辅助因子:某些金属离子和维生素类辅酶是结合酶的辅助因子,例如Zn2+是羧基肽酶的辅基,Mo6+是黄嘌呤氧化酶的辅基,NADH是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。这些酶离开它们的辅基或辅酶就不能表现活性,因此在酶活性测定时,就要保证辅基或辅酶的供给。
激活剂:有些酶在有激活剂存在时才有活性或活性较高,例如Mg2+是肌酸激酶的激活剂,Cl-是淀粉酶的激活剂。因此在酶活性测定时,也要满足酶对激活剂的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