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动态


7月7日,《国家组织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意见稿)流出。

根据意见稿,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7月14日12时前。各项规则都有进一步明确的空间,相关企业还有一周时间建言献策。


人工晶体类产品:国产“新贵”或难逃降价命运

风声在前,本次集采,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人工晶体的品种选择。

众所周知,人工晶体耗材,可以说是医保局成立以来最早开展集采、联盟采购最为广泛的一类耗材。

2020年1月,耗材国采联合办公室的“前身”——由天津医保局主导的京津冀3+N联盟(14省)就选定了人工晶体产品作为“试水”,探索大规模的全国耗材联采。

此后2年时间,省际联盟、广东省联盟、湖北、浙江、安徽等地陆续跟进,全国基本覆盖一轮,降幅节节攀升:最高降幅接近90%。

如今,意见稿确定集采两类人工晶体产品:



  • 一是人工晶体类相关耗材(不包括硬性人工晶体、有晶体眼人工晶体) ,包含可与其配套使用的推注器。属于配套招标。



  • 二是粘弹剂。属于正常量采。



同时额外做出了1点声明:球面人工晶体不采取带量采购方式,参考非球面晶体价格规范挂网价格。


具体来看,本次集采,不乏高端产品,比如双焦点、三焦点人工晶体,目前国产仅有一款获批,来自爱博诺德。


去年10月,爱博诺德旗下国产多焦人工晶状体(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)获批,率先填补了国内空白。


产品性能上来看,单焦人工晶体基本解决了白内障患者看得见的问题,而多焦点人工晶体具有2-3个焦点,能够兼顾看远、看近,让患者术后摆脱老花镜,一次手术就能解决白内障和老花眼两种疾病。

此外,据企业年报,昊海生科有两款多焦人工晶体在研,分别是亲水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、疏水模注非球面三焦点人工晶状体,目前仍在临床试验阶段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高端人工晶体,地区性集采“砍价乏力”。2021年11月,京津冀3+N人工晶体带量联动采购,卡尔蔡司和爱尔康的两款三焦点人工晶体价格分别为22999元和22495.71元。那么此次国采向多焦人工晶体推进,对于刚刚推进市场,报量甚微的高端国产是福是祸?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
运动医学类产品:骨科“最后一块版图”被纳入国采,国产参与者较少

根据意见稿,本次国产,骨科耗材的“最后一块版图”——运动医学类也将被纳入国采。

运动医学类相关耗材类别众多,共有 22大类 耗材品种纳入。


具体包括:带线锚钉、免打结锚钉、界面固定钉、横穿固定钉、软组织固定钉、可调式固定板、不可调式固定板、修复用缝线、人工韧带、半月板修复缝合耗材、半月板修复双针耗材、人工合成骨、骨形成蛋白、异种骨、过线器。


也有特殊产品,无需集采,包括关节镜工作套管、关节镜用等离子刀头、关节镜用射频刀头、关节用脉冲冲洗器、连接泵管、钻头、磨头、刨刀、同种异体骨不采取带量采购方式,通过竞价方式形成挂网价格。


骨科产品也是集采常客,仅仅2年时间左右,人工关节、脊柱、创伤,一个接一个,骨科成为集采最为彻底的高值耗材领域。

整体来看,集采后骨科产品终端价格大幅下降,纷纷朝着80%看齐。

运动医学属于交叉性学科、新兴领域,主要采用全关节镜下或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,对韧带、关节囊、肌腱等软组织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。

目前,国内涉足运动医学企业较少,以进口产品为主,包括施乐辉、强生、锐适等,如若集采,又将是一次“以小博大”的尝试。(来源 :MedTrend医趋势 )